• 首页
  • 工作计划
  • 工作总结
  • 述职报告
  • 心得体会
  • 思想汇报
  • 事迹材料
  • 对照检查
  • 策划方案
  • 教案设计
  • 范文大全
  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案设计 >
    • 2023初中语文教育教案6篇
    • 发布时间:2024-01-06 09:25:05 | 来源:网友投稿
    • 初中语文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、学习《诗经》的有关常识。2、了解《诗经》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。3、《氓》的情节和主题。重点难点1、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,并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育教案6篇,供大家参考。

      初中语文教育教案6篇

      初中语文教育教案篇1

        教学目标

      1、学习《诗经》的有关常识。

      2、了解《诗经》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。

      3、《氓》的情节和主题。

        重点难点

      1、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,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。

      2、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。

      3、《氓》是一首叙事诗,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。

        教学过程

        一、简介《诗经》

      《诗经》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。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。原本只称《诗》,是儒家的经典之一。(儒家奉有“四书”“五经”,“四书”指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;“五经”指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易》《乐》《春秋》)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,共305篇,所以又称“诗三百”。《诗经》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“风”“雅”“颂”三部分。“风”又称15国风,大都是民间的歌谣,它和屈原的《离骚》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“风骚”,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,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“迁客骚人”。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“风骚”其意却大相径庭,如“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,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”“身量苗条,体格风骚”“卖弄风骚”等。“雅”分大雅和小雅,是宫廷乐曲歌词。它是一种正统音乐。“颂”分周颂、鲁颂、商颂,是宗庙祭祀的乐歌。《诗经》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、比、兴三类。赋,指铺陈排比,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,有气势。比,即比喻,是《诗经》开创的修辞方法。兴,即由此物引起他物。如《信天游》中的“羊群要有领头的羊,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。”兴也是《诗经》首创的修辞形式。

        二、简介《氓》

      《卫风氓》是一首叙事诗。作者顺着“恋爱—婚变—决绝”的情节叙事,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,塑造了一个勤劳、温柔、坚强的妇女形象,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。《氓》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。前后恋爱、生活的对比,思想感情的对比,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。比兴手法的运用,激发了读者的联想,增强了意蕴,产生了形象鲜明、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。

        三、诵读诗歌,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。

      诵读时要注意,《诗经》是典型的四言诗,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,如“氓之|蚩蚩,抱布|贸丝。匪来|贸丝,来即|我谋”。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。

        四、情节和主题

      《氓》是一首叙事诗。叙事诗有故事情节,在叙事中有抒情,议论。作者用第一人称“我来”叙事,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,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。全诗分六章,第章十句(十个分句,可分成五个复句)。

      第一、二章追述恋爱生活。女主人公“送子涉淇”,又劝氓“无怒”;“既见复关,载笑载言”,是一个热情、温柔的姑娘。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。

      第三章,以兴起,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:“于嗟女兮,无与士耽!”

      第四章,以兴起,概说“三岁食贫”,“士也罔极,二三其德”。

      第六章表示“躬自悼矣”后的感受和决心:“反是不思,亦已焉哉!”作者顺着“恋爱—婚变—决绝”的情节线索叙事。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,塑造了一个勤劳、温柔、坚强的妇女形象,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。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:[板书]

      氓

      (情节)恋爱婚变决绝(章句)第一、二章第三、五章第六章(诗句)秋以为期无与士耽亦已焉战载笑载言士贰其行至于暴矣(基调)热情、幸福怨恨、沉痛清醒、刚烈诵读全诗,要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,反映情节发展的节奏,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调。

        五、鉴赏要点

      1、回忆和对比《氓》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、抒情的。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。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。婚前,“总角之宴,言笑晏晏”,“不见复关,泣涕涟涟。既见复关,载笑载言”,“我”纯真、热情。婚后,“夙兴夜寐,靡有朝矣,”“静言思之,躬自悼矣”,辛苦而又蒙受耻辱。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:“于嗟女兮,无与士耽!”“女之耽兮,不可说也”。前后恋爱、生活的对比,思想感情的对比,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。氓,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。婚前,“氓之蚩蚩”,婚后,“女也不爽,士贰其行”,“言既遂矣,至于暴矣”,他“二三其德”,甚至凶暴起来。在恋爱、生活的对比中,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,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:“于嗟女兮,无与士耽!士之耽兮,尤可说也,女之耽兮,不可说也。”她悔恨多于哀伤,决绝而不留恋:“反是不思,亦已焉哉!”表现出她清醒、刚烈的性格特点。

      2、《诗经》开创比、兴手法《氓》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。第三章,前四句“桑之未落,其叶沃若。于嗟鸠兮,无食桑葚。”又桑叶鲜嫩,不要贪吃桑葚。这与后面六句劝说“于嗟女兮,无与士耽”形成对照,诗意是相连的。第四章,前四句“桑之落矣,其黄而陨”,叶由嫩绿变为枯黄,这与士“信誓旦旦”变为“士贰其行”相对照,含有隐喻。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,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,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,激发读者联想,增强意蕴,产生形象鲜明、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。有人认为,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,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,更富有艺术魅力。

        六、背诵本诗

      初中语文教育教案篇2

        教学目标:

      1.知识储备点:

      (1)积累重要词语,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。

      (2)积累语言,揣摩语言

      2.能力培养点:

      (1)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      (2)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。

      (3)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。

      (4)夹叙夹议的写法。

      3.情感态度价值观:

      感受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,培养尊老爱幼、珍爱亲情、珍爱生命的情感。

        重点、难点:

      1.重点:(1)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。(2)富有表现力的语言。

      2.难点:理解文章的人性美、品味文章的意境美。

        教学资源:

      1.多媒体设备

      2.音像资料:歌曲《致爱丽丝》《常回家看看》

        教学时间:一课时

        教学过程:

      一、课前预习环节:

      1.朗读课文,自己,解决字的读音,找出课下注释中没有,自己又不理解的字词,整理在笔记本上,小组同学之间交流字词整理情况。

      2.朗读课文,感受亲情的和暖。用一句话说说你读这篇文章的感受。

      二、文本研讨环节:

      课堂导入:

      记得周国平说过,家,是一只船,是避风的港湾,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岸。家庭中,正因为有了父母坚强的臂湾,有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,我们才感受到无尽的温情与和暖。如今,他们老了,孱弱的双肩再担不起重负,今天,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天,去共享亲情的无限。

      (一)初读入情整体感悟

      1、配乐朗读。

      阅读提示:(1)播放乐曲《致爱丽丝》,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感受家庭的亲和力。

      (2)思考:课文向我们讲了何事?何人?何景?(2)从文中的字里行间,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?

      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。)

      2、反馈、点评、小结:(1)我们一家三代四口人、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。

      (2)师生明确:“和美”的家庭。

      (二)研读入境合作研讨

      (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“和美”的家庭,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。讨论)

      1、展示题目:

      (1)在整个散步过程中,你最欣赏谁的表现?理由是什么?(小组口头表达)

      (2)在走大路、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,到底谁说了算?假如是父亲或母亲,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,你会怎么做?(班上书面交流)

      2、研读要求:

      (1)小组内个人见解独到、精彩,每人欣赏一个人。

      (2)小组观点一致:中心、补充、记录、发言代表

      3、小组讨论,教师参与,点评讨论情况。

      4、反馈、小结。师生明确:

      (1)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,他一肩挑两头,上要赡养父母,下要抚育子女,责任重大。

      (2)“和美”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条缀接而成的。

      (3)家和万事兴

      (三)美读入理品味意境

     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、小精悍的叙事散文,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。找出文中佳句,赏析本文语言特色。

      1、提示:(1)你喜欢文章哪几个写景的片段?分别写了哪些景物?

      (2)师生明确:第4段:田野、新绿、嫩芽、冬水

      第7段:菜花、桑树、鱼塘(“粼、鳞”)

      (3)集体朗读,注意读出初春的生机和散步的情趣。

      2、提示:(1)从你更喜欢片段中?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?

      (2)自由朗读品味

      (3)学生简谈文中写景的作用。(点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,也是对生命的礼赞,同时渲染一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氛围。)

      (四)赏读入心学习技巧

      (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,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。有些句子虽然不是写景,但我喜欢)

      1、展示“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,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。”请学生猜老师喜欢的原因?

      2、反馈:形式对称,音韵和谐,相映成趣,清新淡雅。

      3、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,请画出来(每组看两段,找到一句即可举手)

      4、深情赏读:领读辅之以跟读,评价。

      5、师生一齐朗读最后一段,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。师生明确:以小见大,以轻衬重,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(再读)

      初中语文教育教案篇3

        教学目标

      1、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,培养热爱大自然、热爱生活、热爱祖国的感情。

      2、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,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。

        课前准备:

      1、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。

      2、自学字词,按照一般预习要求阅读课文:概括主要内容,推测写作意图,感受文章特色

      3、圈出文中大量运用的成语与名言佳句,理解其意思。

        第一课时

      一、导入课文,激发兴趣:

      播放配套光盘中的POWERPOINT,或者其他电影片段。自由谈论对《三国演义》的感受,教师引述课文相关片段进行小结。

      (播放有问题可用realplay)

      二、自学成果检查交流

      1、介绍作者:

     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搜索的作者资料,教师投影作者的照片。

      (xp的系统就用幻灯方式,不然可用豪杰大眼睛、Acdsee等件放大)

      2、检查字词

      教师根据《附录三》的字词,适当补充制作POWERPOINT。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练习。教师投影出示答案,学生互批。

      初中语文教育教案篇4

        一、教学目标

      1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,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,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。

      2、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,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。

        二、教学重、难点

      1、分角色朗读,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。

      2、通过朗读感知课文,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。

        三、教学方法

      1、自主合作探究法。学生阅读、讨论与教师的总结启发相结合。

      2、多媒体辅助教学。

        四、教学内容

      《羚羊木雕》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。“我”把羚羊木雕送给了的朋友万芳,父母发觉了,“逼”我去要回来,“我”被逼无奈,只得硬着头皮开口,让万芳把羚羊还“我”。“我”对朋友这样反悔,伤心极了。这种矛盾说到底是一个“代沟”问题,由于时代的变迁,知识背景的不同,两代人在对待人生、理想、亲情、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,也必然表现在许多家庭里。

        五、教学过程

      (一)导入新课

      我们在悄悄的长大,有了自己的主见,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,于是“家”这个宁静的港湾,开始有了起伏的波澜。让我们一起读读张之路写的发生在家中的故事──《羚羊木雕》吧。(多媒体展示课题)

      (二)检查预习情况

      (这篇文章你们看过吗?)

      1、生字、词的读音:

      怦怦(pēng)、树杈(chà)、攥(zuàn)、逮捕(dài)、逮着玩(dǎi)、寒颤(zhàn)、颤抖(chàn)。

      2、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?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?涉及到哪些人物?

      (1)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。

      (2)让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。

      (3)爸爸、妈妈、“我”、奶奶、万芳和万芳的妈妈。

      (三)问题探究

      语言显示人物性格,请同学们自由读,选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,读出人物的个性。

      1、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并分析人物形象。(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。要求:读准语气、语调。)小组讨论谁读得好,好在那里,如果朗读中有不足,有什么不足?然后全班讨论。

      2、爸爸送我羚羊木雕,我把它送给了好朋友。我这么做,对吗?能告诉我你的.理由吗?

      3、文章最后说:“这能全怪我吗?”为什么?如果你是“我”,你会怎样处理?

      4、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?

      (四)教师小结

      《羚羊木雕》通过写这场风波,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,妥善处理孩子间的交际行为,尊重他们的友谊,千万不能重财轻义。也告诉孩子做事应同父母商量。

      (五)课堂拓展

      1、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?你的看法怎样?

      2、你遇到过类似的伤心事吗?是怎样处理的?如果是,现在又会怎样处理?能告诉我们吗?

      (六)课后练笔

     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源于沟通和交流。周末回家与父母分享这个故事,并交流一下看法。然后,把你藏在心里很久的话写出来。

      题目:《爸爸/妈妈,我想对您说》。

      初中语文教育教案篇5

        一、教学目标

      1、在词句训练中,抓特点,找规律,培养语感。

      2、积累名言,从中受到教育和鞭策。

      3、初步了解章回小说。

      4、了解民间传统传唱艺术,热爱民间健康的艺术式样。

        二、教学重、难点

      在词句训练中,抓特点,找规律,培养语感。

        三、教学过程

      (一)引入

      这节课,我们来学习语文七色光七的内容,希望大家认真学习。自学提示:或者合作完成练习。学生自学:学生自学,教师巡视指导。学生汇报,检查自学效果(含讨论)。

      (二)日积月累

      1、自读自悟。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。

      2、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。

      3、说说自己对这三个名人的了解。请学生在小组内熟读这些名言。互相学习。

      (三)知识窗

      1、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短文。

      2、请同学们说一说这篇征文与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?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小说?这叫什么小说?这样的小说有什么特点?

      (四)开心一刻

      自读这段快板,说说你在什么时候听过这样的快板。你喜欢吗?为什么?读出这段快板的感觉与韵味,你会读吗?用课件补充民间传唱艺术,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。

      (五)当堂作业基础练习

      1、写出下列词语。

      第一组的词语小组内四个人共同完成,看哪一组完成得快。第二组同学自己完成。

      2、读两组句子,体会每组句子的写法有什么不同。要在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。

      3、仿写句子。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喜怒哀乐的一种心情。

      (六)、全课总结

      说一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?

      初中语文教育教案篇6

        教学目标:

      1、知识与技能: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诗的阅读方法与技巧,提高阅读水平。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。

      2、过程与方法:通过反复诵读,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

      3、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:激发学生爱家乡、爱祖国的思想感情。提高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意识。

        教学重点:

      1、朗读,把握节奏,重音,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。

      2、探讨诗歌的主题。

      3、品味诗歌的感情,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。

        教学难点:

      引导学生进入情景,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。

      深层理解文本,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。

      教具安排:ppt教学课件

      教学课时:安排1课时

        教学过程:

      一、课前播放思乡歌曲,创设情境:

      导言:同学们,每到周五,你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?如果将来你远离故乡,远离亲人,在遥远的异地工作生活,最容易产生一种什么感情?(思乡之情)

      “游子思乡”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,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抒发过这种美好的情愫。那么,请同学们回顾你曾经学过或读过的作品,说出有关描写乡愁的诗,词,曲。

      是啊!游子思乡,故土难忘。抹不去的相思,挥不走的乡愁,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!风流少帅张学良,困居台湾几十年,有多少离愁别恨,客死他乡,团聚梦难圆?多少年来,由于历史的原因,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,饱受相思之苦,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。其乡愁诗也是异彩分呈。

      今天,我们一起来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《乡愁》。

      二、分析本诗的写作特点。

      1、比喻新奇,把这种难以言尽的抽象的乡愁寄托在四个具体形象上。(借物抒情)

      2、结构整齐,且成功运用反复手法(乡愁是在这头在那头)和叠音词(小小的,窄窄的),使诗歌富有音乐美,好读易背。

    • 相关热词搜索: 教案 语文教育 初中 初中语文教案步骤 初中语文教学教案模板 一份完整的初中语文教案模板 初中生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师教案 完整的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详细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步骤有哪些 初中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
    • 上一篇:孔乙己教案9篇【优秀范文】
    • 下一篇:2023年《陋室铭》教案优秀8篇(精选文档)
    • 推荐排行
    • 2023年语文试卷讲评教案一等奖(七篇)
    • 小班语言娃娃开门教案3篇
    • 医疗党课教案5篇
    • 2023学校防疫安全教育教案【10篇】
    • 2023年度中小学校防溺水教育教案【1
    • 2023幼儿防灾减灾安全教案8篇
    • 2023年度小学爱眼教育主题班会教案
    • 2023年度暑假假期安全教育教案五篇
    • 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8篇【优秀范文】
    • 企业标志设计合同(2023年)
    • 随即浏览
    • 参考设计师优秀工作总结范文多篇3篇
    • 加强党员纪律教育心得启迪(汇集...
    • 最新教师评优主要事迹材料范文多...
    • 语文教师的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参考3篇
    • 技术员个人述职报告范文锦集3篇
    • 幼儿园老师学期教育工作总结4篇
    • 干部调整任职的三分钟表态发言稿4篇
    • 优选审计工作总结范文三篇4篇
    • 意识形态主题教育问题清单大全(...
    • 员工年度工作总结范文汇总3篇
    • 2023年小学老师年终工作总结范文...
    • 2023保洁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最新2篇
    • 民族团结的主题演讲稿三分钟经典4篇
    • 领导干部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...
    • “祖国在我心中”演讲稿3篇
    • 新学期升旗仪式下学生代表的演讲...
    • 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主持...
    • 领导班子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对照...
    • 打造高效课堂教师的演讲稿3篇
    • 《用微笑面对生活》经典发言稿3篇
    • 版权所有:浩典范文网 2018-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[浩典范文网]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
    • Powered by 浩典范文网 © All Rights Reserved.。备案号:渝ICP备18022864号-1